地址:广东省清远市
电话:400-699-0538
传真:0538-8223314
邮箱:tianbo@shlawyer360.com
更新时间:2024-10-05 09:23:00
天博·综合体育全国模范教师郭桂霞——38年扎根山村抚育“幼苗”五金快退休了,校领导劝阻她别再驻村了。她说:“还是让我去吧,儿子在部队,家里也没啥用心的!”
教学点都在深山里。从镇上到村里,要翻山过河,她的教学之路,一直都在崎岖的山路上,在洪水过后的摆渡船上,在摇摇欲坠的吊桥上……
1986年,大蒲柴河镇招录民办教师,郭桂霞顺利考取,被分配到自己家所在的腰甸子村小学。“能当上人民教师特别光荣,刚上班时,晚上做梦都在上课。”谈起初心,她至今仍是满心的自豪。
1987年,她服从安排,到离家数十公里外的柳树河村小任教。1989年,又转到小黄泥河村小,“当时教学条件艰苦,我把铺炕的板子锯成小块,刷上墨汁,做成口算卡。”很多教具和生活用品,都是她在夜深人静时亲手制作的。
从小黄泥河到腰甸子村的家,她每个月往返一次。每次回家,早上5点从村里出发,走10多里山路才能坐上客车,8点多到镇里,还要步行10里路才能到家。当时周末是单休天博·综合体育,她匆忙收拾好大包小裹,再坐下午4点的车返校。十里八村就那一趟车,天天满员,有学生家长认出挤不上车的她,就大声招呼一声:“那是郭老师,先把她抬上去。”村民们听闻后,七手八脚地把她从车窗往里塞。每每提及这些往事,郭桂霞都眼圈泛红,“村民们抬起来的不仅是我,也是他们对教师的尊重,对知识的敬爱!”晚上6点多到杨树河站点,离学校还有10多里山路,全是荒山野岭,她就摸黑往前走。空旷的山坳里,是她孤单而执着的身影。
1992年,她在小黄泥河村小;1993年,调到浪柴河村小,1994年,又回到了腰岔村小……这期间,她结婚、怀孕、生子,日子过得艰苦而快乐!
2023年秋天,记者在大蒲柴河镇松江河教学点采访郭桂霞老师。当时,她给三个年级的5名小学生布置完早自习,又到学前班检查,只见学前班的11个孩子飞奔着扑到她的怀里,欢快地呼喊:“老师早上好!”
来到松江河教学点6年,郭桂霞把这儿当成又一个家,她这位大家长,时时处处关心着同事、爱护着学生。
“在我这儿,没有辍学这一说!”这是郭桂霞的自信!有一名叫李自强的学生,家长让孩子辍学,说是要把孩子带去大城市学技术,“我就反反复复去家里做工作,打电话沟通,我说孩子的书本、饭盒等用品都由我来买,只要你们同意他上学。”但是好说歹说,家长还是把孩子带走了,郭桂霞的犟劲儿上来了,她连续打长途电话给那个学生家长,动之以情晓之以理,最后终于成功让李自强回校上学。可是没过多久,家长又第二次让孩子辍学了,郭桂霞又“顽固”地给找了回来。“后来,这个孩子坚持到了初中毕业!”让每个孩子至少完成义务教育,教他们更多知识和道理,是她教学生涯中始终坚持的“不放弃”。
20世纪90年代初,“万元户”如雨后春笋般出现,很多民办教师纷纷离开教师队伍,而郭桂霞不为所动,“我就是要当好一名普通教师,让山里的孩子多学文化,将来走出去看世界、学本领天博·综合体育,如果能回来建设家乡就更好。”
为了适应教育的飞速发展,她不断充实自己,1999年通过自考,拿到了吉林省教育学院的本科毕业证,成为当时全镇学历最高的教师。
2000年前后,随着村小的不断撤并,郭桂霞又开启了“转战”的教学生涯。从小黄泥河到柳树河、浪柴河,从腰甸子到腰岔、腰屯、八家子,从中心校再到松江河,9所学校及教学点,哪里需要她就去哪里。
有10年的时间,郭桂霞回到了镇中心校任教,带过两届学生。此时,她家已经搬到了敦化市里,仍然要每天通勤。不知疲倦的她把中途接手的学习差、纪律差的班级,逆袭成为成绩突出、荣获“延边州红旗中队”荣誉的班级。她说:“没什么秘诀,就是真诚对待每一个孩子,保护他们的自尊心。”在这个班级里有一名叫文静的学生,深受她的影响,后来考上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,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,如今在和龙市东城镇政府工作。文静说,“当时郭老师是数学老师兼班主任,我在大学学的是物理专业,从小扎实的数学基础给了我很大帮助。小学印象最深的是郭老师经常家访,了解我们的心理健康状况。她还让我们养成了很好的卫生习惯,到现在我在路上看见垃圾都要主动捡起来。”提起郭桂霞,文静开心地笑着说。
以前的学生惦记着她,现在的学生喜欢着她,幼儿园的张贺茗说:“刚上学的时候我总想哭,郭老师就抱着我,像妈妈一样。现在我一点儿也不害怕了。”二年级的孙劲程说:“郭老师给我买了新的饭盒,黑天放学还送我回家,我感到很温暖!”
郭桂霞非常重视与家长沟通,在通信不方便的年代,她挨家挨户去家访。后来有了手机,方便了很多,但她仍坚持家访, “38年来,我走过最多的路,就是家访路。”下班后,她常带着老师们步行去家访,有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。“让学生进步,让家长认可。”这是郭桂霞坚守的最简朴的信仰。
“工作再难,我也不觉得委屈!”但谈起家人时,郭桂霞禁不住泪夺眼眶,“2017年秋天,孩子他爸因病去世了,才49岁!”她努力控制着情绪,眼泪还是止不住流下来,“我有责任啊!”
多年照顾不到家庭,让她满怀愧疚。但每一次作决定时,她的脑海里都会闪现出山里孩子期盼的眼神,“我的孩子很懂事,不用操心。只有回到山里孩子的身边,我才踏实!”
“郭老师,你醒醒啊!”孩子们的惊呼声引来了其他老师,老师们紧急施救,几次把她从昏迷中救回来。连续几次晕倒在讲台上,让她不得不对自己的健康问题重视起来。入院检查,发现多种疾病缠身。住院期间,病情稍有好转,她就张罗回学校,匆匆从部队赶回来的儿子急了:“再多歇两天吧,你看学校离开你,不是也行吗?”她却安慰儿子:“我有经验了,要晕倒之前我可以调整一下!”
特岗教师冯慧眼中的郭桂霞:“郭老师很有责任心!对学生真是全身心投入。也特别照顾青年教师,经常给我们做饭。大雪封山,我们连续多天出不了村,这时候吃到郭老师提前囤好的菜,特别佩服她。”
新来的特岗教师高境余对郭桂霞与学生家长的相处方式十分感慨。“郭老师很随和!农忙时,家长只要来个电话,郭老师就去接送孩子。教师节时,家长们做好饭菜给我们送来,吃起来感觉心里可甜美了。”
“村里的学生和家长都不容易,这里没有课后班、补习班,所以我们必须要在课堂上把知识点都讲透。”多年来,她带过一茬又一茬特岗教师天博·综合体育,不遗余力、倾囊相授。
“严于律己,忠于事业,知孩子之心,乐孩子所乐,将一生血与汗,尽洒美丽乡村!”这是学校门口的展示板上独属于郭桂霞的格言,也印证着她义无反顾投身乡村教育的决心。
多年来,郭桂霞荣获了吉林省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。2023年,获得敬业奉献类“吉林好人”,2024年1月,荣登敬业奉献类“中国好人”榜。荣誉是对工作的肯定!多年的付出,终于在她即将离开三尺讲台时,回馈了一个沉甸甸的奖赏。
郭桂霞老师,就像深山里的美人松!深深扎根,深情守望,期望着她教出的学生将来成长为祖国的栋梁!